江门小城,不仅藏着中国最年轻的世界遗产,

刚刚过去的年,中国诞生了

史上第一个GDP破11万亿的省份—广东

但整个广东却被广州、深圳耀眼的光环所笼罩

仿佛早茶和腾讯是广东唯一拿得出手的东西

其实,距广州半小时高铁的

江门则是广东的另一面

摄影

古一翻/江门市台山市废弃的庙边学校

去年在广州发现一家很少见的江门餐馆时

很是惊喜,点上台山黄鳝饭和恩平簕菜鲫鱼汤

嫩滑的本地黄鳝和台山丝苗米在闷煮之后

肉汁和酱汁渗入到米饭中,瞬间食指大动

清香的青葱配上柴火闷出来的焦香锅巴

不用配菜,就能吃下4、5碗米饭

这是和广府地区完全不同的煲仔饭

再点上一盆簕菜鲫鱼汤

这个带刺的恩平特产—簕菜

微苦的味道,却是去油解腻的绝佳配汤

江门绝对会刷新你对广东美食的认知

比如四九牛骨汤、汶村五味鹅等等

就像大多不知道“中国第一侨乡—台山”一样

也不知道“最年轻的世遗—开平碉楼”一样

更不知道“中国最好的陈皮—新会陈皮”一样

从美食到建筑,都与广府地区风格迥异

江门,是一个被严重忽略的广东“大”城

1.中国第一侨乡

是如何创造奇葩碉楼的?

除去年

开平碉楼成为中国首个华侨文化世界遗产地

江门最近一次登上热搜

还是11年前的《让子弹飞》上映之后

剧照

究极陈潇/可以看见独特的碉楼骑楼元素

剧中的重要剧情基本都是在

梅家大院和鹅城里拍摄的

但此后的它,仅仅局限于周边省市游客来游览

就再也没出现在大部分人的旅行清单里

今天就详细说说江门

剧照

自上而下:梅家大院/鹅城

五邑是江门地区的别称

包括新会、台山、开平、恩平、鹤山

而最为出名的碉楼群在五邑随处可见

光开平就有座,台山也有座碉楼

而碉楼的由来,得从台山海口埠开始说起

这里是广府人出海第一站

大同河和端芬河在这里交汇出海

一代代华侨也在这条河上漂向世界

摄影

古一翻/海口埠

全球五邑华侨将辛苦挣得的外汇

和带着浓浓思乡情的“银信”寄给国内家眷

“吾见得吾孙焕麟相片,吾心可喜可贺也...

吾年老迈,工不能固,手上无文所存

难以取船费回家也,见字谅知可也”

读到他在海外年迈无力挣钱

却望家人见谅时,我的泪水早已落下

因此被称为“20世纪的敦煌文书”

年银信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摄影

古一翻/广场上贴有银信的柱子

而银信背后的社会现状是

大量男性劳力出国务工,在国外挣得的血汗钱

使得侨乡有了大量建造碉楼的经济基础

而留在乡里的侨眷大多是老弱妇孺

随着清朝末年社会治安的恶化

开启了大规模兴建防盗防贼的碉楼的历程

摄影

刘小妞大侠/江门开平市塘口村

01

碉楼

在五邑地区

以台山浮月、开平自力/赤坎碉楼最为出名

这里的数千座碉楼无一重复

碉楼的上部有古希腊的柱廊、古罗马柱式

欧洲城堡的圆柱体岗塔、罗马或伊斯兰的拱券

哥特式尖顶、巴洛克的山花、洛可可的图案

实在不敢相信,这是淳朴乡民设计的一栋楼

摄影

刘小妞大侠/开平碉楼

摄影

刘小妞大侠/浮月村碉楼

五邑地区的大量碉楼已经无人居住

探访这些废弃碉楼真是乐趣十足

就像两年前我去的台山端芬镇庙边学校

和翁家楼就是典型的中西合璧的华侨建筑

庙边学校于年建成

有当地翁姓八户旅美华侨献出半年工钱筹建

建筑墙体采用法式砌法,手工精致巧究

这里杂草丛生,却别有一番风味

摄影

jeff/庙边学校

看到入门处至今看来仍然精致的吊灯

还有学校礼堂的西方设计

可想而知,当时的孩子们多么的幸福

除了学校,如果碉楼的门没有锁

大可走到楼顶,细观碉楼的繁复设计

摄影

物言seven

翁家楼由旅港翁氏乡亲于年建成

分别冠名为玉书楼、沃文楼和相忠楼

与同时期的洋楼相比

既具欧式别墅风格,又有浓郁的中华布局设计

当你走上翁家楼的台阶

才可以感受到曾经的辉煌

摄影

古一翻/翁家楼

当然这座位于白沙镇陈坑水库的水中碉楼

因水位上涨,而孤立在水中

风光别具一格,看腻了陆上碉楼

来这里看看也是野趣十足

摄影

古一翻/水中碉楼

02

墟·骑楼

其实除了碉楼这种建筑形式

还有粤琼地区常见的骑楼

只不过在五邑地区

骑楼以“墟(同“圩”)”为核心

形成了独特的“趁墟/赶集文化”

摄影

古一翻/上泽墟

江门台城镇的圆山墟、水步镇的岗宁墟

大江镇的陈边墟、四九镇的五十墟

端芬镇的上泽墟、蓬江区的三十三墟等

都是极其小众的地方,十分具有生活风貌

摄影

Eli/三十三墟

摄影

古一翻/骑楼,如其名仿佛二层骑在街道之上

03

村·半月形池塘

当然五邑地区村子的形式

也是极其有趣

规整建设着一排排几乎相同的民居

而村前一定会设计一个半月形的池塘

摄影

古一翻/东宁村

而聚落型的村落基本都是低矮的二层建筑

建筑或是保留碉楼特征,亦或是骑楼样式

但无一例外,都是几排民居前有一个大晒场

大晒场前面是池塘,池塘的外围则是稻田

摄影

物言seven/自力村

摄影

古一翻/五福村

除了这三种极其精妙的建筑之外

你还能在江门见到很多祠堂寺庙

比如以“浮石飘色”著称的浮石村北帝庙

在粤地特有的盘香之下

是西洋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强烈碰撞

摄影

古一翻/浮石村北帝庙

说了这么多

在江门游玩,和其他地方最大的不同

是那种深入村落寻找遗失文明的感觉

五邑文化早已过了它最辉煌的时刻

曾经连接起乡情的侨批早已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53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