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攻克白癜风 http://m.39.net/pf/a_4410419.html
家
族
盛
宴
吊灯——浅谈英德传统习俗(网络配图)
昨天是丁酉年正月初十,是英德传统习俗“吊灯”的日子。 “灯”,因在附城话和客家话读音与“丁”同音,故“吊灯”表示新添“男丁”。每年的正月初十,是英德各姓氏祠堂“吊灯”喜庆日子,在这一天,各姓氏家族都会举行活动,通过“吊灯”热闹一番。 传统的新年(春节)期间,探亲活动一般到初六就会结束,初七是“人日”——人人生日,人日一过,宗族活动就会开始,这宗族活动就是“吊灯”,以“吊灯”的形式,“盘点一下”整个族群在过去的一年里,新添了多少个“男丁”。
(网络配图)
传统的“吊灯”活动十分热闹。有“添丁”的家庭,在初八初九两天就已经买好“花灯”,这“花灯”以前都是纸扎的,用竹篾做成骨架,外面糊上白纸,再在白纸上面贴上彩色花纸,就成了好看的花灯,里面有一个同样是竹篾扎成的灯台,放上小瓷碟,在瓷碟斟上花生油,放上灯芯,点着就是吊“花灯”了。 九十年代开始,市面上的塑料工艺“走马灯”被聪明的商家“改造”成了花灯,并且改为用电照明,日夜不停省去了“添油”的麻烦,一时大受追捧,加上老一辈的扎灯艺人离世,这十几年来,再也见不到传统的“花灯”了。
(网络配图)
“花灯”要用红纸写上新丁的名字,挂在祠堂的“祖宗牌”前,表示向祖宗汇报新添的男丁。这新丁名字的写法也有讲究:姓氏不用写,因为进了祠堂,你就是这个姓,在“新丁”两字前面要标注其父亲的名字,然后才是“新丁XX”,使人看了一目了然。现在很多“新灯”上面都没有了父亲的名字,只有“新丁XX”,让人一头雾水,特别是现在居住分散外出人多,看过都不知这“新丁”是何人所出。 “吊灯”是宗族盛事,也是宗族盛宴,祠堂里热闹非凡。一向这“吊灯”宴席大多由“添丁”的家庭置办,近年来,有些宗族村子经济上去了,每年的“吊灯”宴席都是集体出资,每一丁3几千元,全村男女老少喜聚一堂,热热闹闹一整天,不亚于每年的春分清明祭祖。
感谢小虫网虫友:sirenqiye的分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