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住房几十年来的变迁史,你们知道吗

在我们湖南老家,五六十年代那时,大家都住在老祖宗流传下来的老木房里。房子基本上是土木结构,分正堂和偏室,连着好多间。一个大家庭拥挤在同一个屋檐下。

到了七八十年代,田地承包到户。解决了温饱外,有人手头也有点存款了。为了解决住房拥挤的问题,有人开始建房了。最初兴建的是那类土砖瓦房。建这类房相对简单,也花不了多少钱。

土砖是用田里的稀泥和好,请人帮工赶制出来的。只花一点伙食费,不要本钱。主要是盖房用的木材和瓦花钱。建一栋房子大概花费二三千。当然那时的钱值钱。

这房的结构基本上是“四扇三间”。意即:两室一厅。建了新房的人自觉脸上有光。我家在八四年建的土砖瓦房,第二年就有人说媒,我哥结婚了。

八十年代那时的土砖瓦房

到了九十年代,大家的生活相对又好些了,手头余钱也多了一些,人的思想也更进一步了,觉得土砖瓦房老土又不牢固,于是就改头换面建红砖平房了。

红砖平房相较于土砖瓦房要美观好看牢固一些,花钱自是要多几倍。建一栋房子大概要二三万。那时农村人谈对象,也主要靠说媒。建了新房找对象要容易一些。媒人会主动上门。女方那边最关心的话题:就是男方建新房了没有?

随着千禧年的到来,我们那个封闭落后的地方也掀起了打工热。几乎人人都外出打工了。男孩子们也都通过在外找女朋友了。

大概是打工赚到了一些钱,也长了见识。于是大家就开始仿照外面开始建楼房了。楼房一般为二层,白墙红瓦,带点拱檐斗角的欧式风格建筑。

那时过年打工回来,沿途经过的一些村落,总能看到一栋栋拔地而起的新楼房,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年那时农村所建的二层楼房

我哥哥在年就建了一栋二层楼房。白瓷砖墙面,流光溢彩的钢制大门。屋顶盖红瓦,拱檐斗角。屋内是白亮的墙面。落地窗帘。上下两层都安装了热水器,蹲便器,水晶吊灯。仿照的是城里住房的那种装修风格,这在我们那里的农村还是头回。

我哥哥建这楼房主要是为了侄儿好找女朋友。可惜的是,女孩子少了,要求也高了。农村的楼房建得再好,都没人说媒了。

又是几年后,直至近年,大家普遍就此事达成了共识:农村的楼房建得再好没用,要想找女朋友就得城里有房,城里有房也好找女朋友。于是大家纷纷涌向城里买房。现实是:好多在城里买了房的,还不是找不到女朋友。

近年,农村人到县城买的楼房

县城没啥支柱性产业,买了房还不是外出打工。这一来,买房的人都面临着一个尴尬的事实:房子放在那里空着,还背负着房贷。原本外出打工,只有老家的房子在那空着,现在又多了县城一处。也只有在过年回来了,去小住一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85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