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开发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www.cgia.cn/news/chanye/1662157.html
七夕,又名乞巧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源于古代的星宿崇拜,为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晚上举行,故名“七夕”。七夕节的习俗有许多,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乞巧。乞巧,即向织女星祈求心灵手巧,希望能拥有美好的姻缘和幸福的生活。乞巧的方式有穿针、斗巧、吃巧果、储七夕水等。七夕节还有一个广为流传的爱情传说,即牛郎织女的故事。牛郎织女是银河两岸的两颗亮星,相传他们是一对恩爱的夫妻,因触怒王母娘娘而被分隔两地,只能在每年的七月初七借喜鹊搭桥相会。
一、七夕节与星宿崇拜的关系
中国古代的星象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人从很早开始就探索宇宙的奥秘,并由此演绎出了一套完整深刻的观星文化,“牛郎织女”就是典型例子。
在古代星宿体系中,“牛宿”由颗星组成,位于银河的东岸,像两个倒置的三角形,一上一下,很有特点,不过上面的那个三角形更大一些,亮一些。而下面的小三角形正好位于黄道上,这几颗星组成了一个头上有两角,却只有三只足的牛,因此古人称其为“牵牛”。这头“牛”的南边有9颗小星,组成了“天田”,是它耕作的地方,再向南看,在接近南方地平线的地方,是“九坎”9星,坎是蓄水的低地,用于灌溉农田。牛宿的东面紧挨着的是“罗堰”3星,是类似水库的水利设施。
“织女”星位于牛宿的北部,其中的“织女一”星是全天第五亮星,仅次于“大角”星,因此又常直接称为“织女星”。人们将“牛宿星”与“织女星”合称为“牛郎织女”。
人们对牛郎织女自然天象的崇拜由来已久,可追溯到上古时代。《春秋命历序》:“天地开辟,万物浑浑,无知无识;阴阳所凭…日月五纬俱起牵牛;四万五千年,日月五纬一轮转;…定天之象,法地之仪,作干支以定日月度。”《汉书·律历志》:“指牵牛之初,以纪日月,故曰星纪;五星起其初,日月起其中。”《说文》:“物,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勿声”。《尸子》:“天左舒而起牵牛,地右辟而起毕昴。”《天官书》[正义]:“南斗、牵牛、须女皆为星纪,于辰在丑,越之分野,而斗牛为吴之分野也”。《开元占经》卷引石氏曰:“牵牛生于列泽之邑,以主越国”。按:牵牛星是吴、越之地的分野星。
“牵牛婺女”最初的含义是粤地用以作天文星区对应地理分野的“分星”。婺女星后来衍化成神话中的女神,民间称为七姐、天仙娘娘、七星娘娘、七娘妈等,是编织云彩、纺织业者,是情侣、妇女、儿童的保护神,七月七日是佢诞辰。相传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织女会于天上的鹊桥相会。
由此可见,七夕节与星宿崇拜有着密切的联系,古人通过观察天象,将自然现象与人文意义相结合,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七夕节不仅反映了古人对宇宙的认识和想象,也体现了古人对生活和爱情的向往和祈求。
二、七夕节与女性文化的关系
七夕节最早是一个以女性为主体的节日,在古代被称为“女儿节”或“乞巧节”。在这一天,女子们会聚集在一起,拜祭织女星,乞求心灵手巧,切磋女红,祈祷姻缘。这些活动不仅展示了女性的才艺和美德,也反映了女性的社会地位和文化需求。
乞巧是七夕节最重要的习俗之一。乞巧的方式有穿针、斗巧、吃巧果、储七夕水等。穿针是指在月光下用五色线穿过针孔的游戏。斗巧是指用针线编织各种花样和图案的比赛。巧果是指用面粉制成各种形状和颜色的食品。储七夕水是指在这一天晚上收集露水或井水,并保存起来以备后用。这些习俗都是为了向织女星祈求心灵手巧,希望能拥有美好的姻缘和幸福的生活。
乞巧的习俗最早见于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汉彩女常以七月七
日夕对月,以针刺地,曰:‘我以彩女之功力,针无所不入。’”这是最早记载的乞巧故事,彩女是织女星的别名,她用针刺地来证明自己的巧艺。从此,女子们便效仿彩女,在七夕之夜穿针乞巧。《西京杂记》又说:“今世俗尚有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院中,谓之乞巧。”这是最早记载的穿针乞巧的活动,可见这一习俗已经在东晋时期流行。
斗巧是另一种乞巧的方式,它是指用针线编织各种花样和图案的比赛。《宋史·食货志》载:“七月七日,人家妇女皆斗巧于庭中。”《梦粱录》云:“七月七日,妇女斗巧于庭中,或以五色线穿针,或以白纸剪花。”《酉阳杂俎》云:“七月七日,妇女斗巧于庭中,或以五色线穿针,或以白纸剪花,或以蜡为人形。”可见斗巧的内容有很多种,有些还很有创意和趣味。
吃巧果是七夕节的另一个习俗。巧果是指用面粉制成各种形状和颜色的食品。《宋史·食货志》云:“七月七日,人家妇女皆斗巧于庭中,设果饼以供之。”《梦粱录》云:“七月七日…设果饼、瓜果、酒肉等物。”《酉阳杂俎》云:“七月七日…设果饼、瓜果、酒肉等物。”可见吃巧果是一种祭祀织女星的方式,也是一种庆祝节日的方式。
储七夕水是最后一个乞巧的习俗。储七夕水是指在这一天晚上收集露水或井水,并保存起来以备后用。《宋史·食货志》云:“七月七日…妇女皆汲水于井中。”《梦粱录》云:“七月七日…妇女皆汲水于井中。”《酉阳杂俎》云:“七月七日…妇女皆汲水于井中。”可见储七夕水是一种普遍的习俗。据说这样做可以使皮肤光滑细腻,也可以治疗眼疾。
以上四种乞巧的习俗都是为了向织女星祈求心灵手巧,希望能拥有美好的姻缘和幸福的生活。这些活动不仅展示了女性的才艺和美德,也反映了女性的社会地位和文化需求。在古代,女性的地位是低下的,她们的婚姻和生活都受到男性和家族的控制,她们很难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愿望。因此,她们通过乞巧的方式来寄托自己的希望和情感,也通过乞巧的方式来展现自己的才华和个性。七夕节是女性的节日,是女性文化的节日。
三、七夕节与爱情文化的关系
七夕节除了是女性的节日,也是爱情的节日。这主要是因为牛郎织女的故事。牛郎织女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爱情传说之一,它讲述了一对恩爱的夫妻,因触怒王母娘娘而被分隔两地,只能在每年的七月初七借喜鹊搭桥相会的故事。这个故事不仅反映了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也体现了人们对生死和命运的感慨和抗争。
牛郎织女的故事有很多版本,其中最早见于《淮南子·天文训》:“织女者,天帝之孙女也;牵牛者,人间之仙也。二人相爱而私通,天帝怒而别之,使织女居天河之东岸,牵牛居西岸。二人思慕不已,遂令鹊为桥以通其意。天帝闻之,怒甚,乃使天河水暴涨以冲毁鹊桥。后人见其凄惨,乃令年年七月七日鹊复为桥。”这个版本比较简略,没有涉及牛郎织女的身份和经历,只强调了他们相爱而被分离,以及人们对他们的同情和帮助。
后来的版本对牛郎织女的故事进行了更多的补充和发挥。《列子·汤问》载:“昔者有一仙人名曰牵牛者,在下界为孤寡老翁之子。其父母既没,无兄弟姊妹以相依怙。乃耕种田园以自给。一日耕田中见一白牛出于井中。白牛谓翁子曰:‘我可以代尔耕耘。’翁子大喜而归之。白牛日夜不休息而田园益美。”这个版本说明了牵牛是一个仙人,曾经在人间为一个孤寡老翁的儿子,后来得到一头白牛的帮助,使他的田园变得富饶。
《史记·天官书》载:“汉武帝时有一妇人曰织女者,善织五色云锦;王闻之而召之;至则不至;王怒而追之;至于河上,则为鸟飞去;王怪之;问左右;左右对曰:‘此天帝之孙女也;名曰织女;常以五色云为锦;今王召之而不至;故为鸟飞去。’王悔之,乃令人为诗以赠之,曰:‘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其诗名曰《迢迢牵牛星》。”这个版本说明了武帝写的诗的名字和出处。
《后汉书·西域传》载:“西域有国名焉耆者…其国有山名阿耆尼山者…其山有洞穴…中有一老妪…每岁七月七日夜半时…见一男子自洞中出…其男子即牵牛也…其老妪即织女也。”这个版本说明了牵牛和织女在西域有一个隐居的地方,每年七夕夜会从洞中出来相会。
以上各个版本都是对牛郎织女故事的不同表述和演变,它们都展现了牵牛和织女的爱情故事的魅力和影响力。这个故事不仅反映了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也体现了人们对生死和命运的感慨和抗争。牛郎织女的故事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爱情传说之一,它使七夕节成为了爱情的节日,是爱情文化的节日。
四、七夕节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关系
七夕节不仅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传统节日。这主要是因为牛郎织女的故事在东亚和东南亚有着广泛的流传和影响。
在日本,七夕节被称为“七夕祭り”或“七夕まつり”,是日本的五大祭典之一。日本的七夕节与中国的七夕节有很多相似之处,也有一些不同之处。相似之处在于,日本的七夕节也是以牛郎织女的故事为背景,也有乞巧、吊笺、吊灯等习俗。不同之处在于,日本的七夕节有时会根据农历或阳历来决定日期,也有一些地方性的特色活动,如送舟、放河灯、舞龙等。
在韩国,七夕节被称为“??”或“???”,是韩国的传统节日之一。韩国的七夕节与中国的七夕节也有很多相似之处,也有一些不同之处。相似之处在于,韩国的七夕节也是以牛郎织女的故事为背景,也有乞巧、吊笺、吊灯等习俗。不同之处在于,韩国的七夕节有时会根据农历或阳历来决定日期,也有一些地方性的特色活动,如摘草、献果、跳舞等。
在越南,七夕节被称为“Th?tT?ch”或“Th?tT?chNguy?t”,是越南的传统节日之一。越南的七夕节与中国的七夕节也有很多相似之处,也有一些不同之处。相似之处在于,越南的七夕节也是以牛郎织女的故事为背景,也有乞巧、吊笺、吊灯等习俗。不同之处在于,越南的七夕节只按照农历来决定日期,也有一些地方性的特色活动,如放风筝、献花、祭祖等。
除了以上三个国家外,还有一些其他国家和地区也有类似于七夕节的传统节日,如朝鲜、台湾、香港、澳门、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这些国家和地区都受到了牛郎织女故事的影响,都把七月初七作为一个表达爱情和祈求幸福的日子。
由此可见,七夕节与其他国家和地区有着紧密的关系,它是一个具有跨文化交流和共享价值的节日。七夕节不仅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传统节日。它是一个具有跨文化交流和共享价值的节日。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七夕节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的节日,它不仅反映了古人对宇宙、生活、爱情的认识和想象,也体现了古人对生死、命运、幸福的感慨和祈求。七夕节也是一个具有跨文化交流和共享价值的节日,它在东亚和东南亚有着广泛的流传和影响,成为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人民表达爱情和祈求幸福的日子。
希望本文能给您带来一些有趣和有用的信息,也祝您在这个美好的节日里能找到自己的牛郎或织女,享受甜蜜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