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www.xxzywj.com/
本文转自:新快报
以“水秀花香”而著称的广州市荔湾区,荔枝湾、陈家祠等地的名号可谓声名远扬,大多数人都耳熟能详,但隐藏于芳村冲口街陇西与招村间深巷中的聚龙古村,却很有一些“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意味……
这个以清代民居为建筑群的百年村落,曾孕育出不少文人墨客及富商,故有“北有陈家祠,南有聚龙村”的说法,一砖一瓦,一墙一幢,无声胜有声,静静地诉说着曾经的辉煌。
■新快报记者陈斌/文图/宁彪周巍郑迅
1邝氏故居故事多一砖一瓦皆风格
沿冲口涌从陇西直街走到聚龙村,道旁绿树掩映,居民或闲适或匆促,一个典型的老广州生活气息浓郁的空间即视感。
从上书“聚龙”二字的牌坊进入聚龙村,清末风格的建筑群顿时出现在眼前,麻石街、青砖楼、锅耳墙、趟栊门……质朴大气,端庄整齐,街巷排列也是横平竖直非常讲究,据说聚龙村的规划是按“井”字形布局,七条街巷纵横铺排,每幢民居占地面积约平方米。
这个建成于年清光绪十五年末、迄今有年历史的村落,是广州城区内保存最为完整的古村落之一,透过趟栊门,还能看见屋子里的吊灯、木质桌椅台凳等。
在现存的19幢聚龙古村民居中,编号16至19号的古建筑已被纳入广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说起来,这里的每一间民居,尽管设计上都是两层青砖楼房,但其实风格上多少还是有些不尽相同,不仅是细节,包括花纹纹样甚至室内摆设,都各成一格,一砖一瓦,皆是故事。
说是当其时,广东台山邝氏的一个分支,因受族人歧视而选择出洋谋生,致富后回到国内,想在广州近郊处寻一块交通便利之地用于经商。邝氏三兄弟来到时名番禺县崇文社大冲口的这个地方,看中了一块亩的土地,亩拿来盖房子,另亩用于耕地种田,这就是聚龙村的源起。
经过一番测量规划,耗时十年时间,20栋规格相近的青砖大屋在这里拔地而起,而在建房挖地基的过程中,地下岩底曾冒出过朱红色的水来,被风水师称为“龙出血”,因而起名“聚龙”。
聚龙村建好后,住进去的都是邝氏家族的富贵人家,故而也被称为“邝家村”。而建造聚龙村的邝氏三兄弟,在一百多年前已经采用现代理念建房子,从招标到定价,再到认购和以抽签方式进行分配给族人居住,也因此被视为广州房地产开发商的“鼻祖”。
2西式元素西关大屋走出一批文化商界名人
聚龙村所在的冲口涌紧邻珠江口,交通便利,端的是做生意的好地界,这也是邝氏三兄弟选择此处的用心之一。
居住在聚龙村的邝氏家族后人多以经商为主,在清末至民国年间出了不少商贾奇才,同时也不乏文化名人,4号楼主邝其照,就是著名的商务外交官员和教育官员,广东名人之一。
邝其照于清同治年间被派到美国留学,而后随驻美副大使陈荔秋在美国从事商贸活动,年清光绪元年时,邝其照率第四批幼童赴美,他任中国驻美词典委员会秘书兼翻译。
回国后他先后撰著出版了《华英字典集成》等英语系列丛书八大本,是第一部由中国人编写的英语词典。广州的第一家报纸《广报》就是他回国后在年6月创办的,设馆址广卫路华宁里。年他又创办了《中西日报》,著有多部著作典籍。
聚龙村21号楼的主人是专营黄金的邝衡石,清末民初在香港创办了“丽兴金铺”,在广州也开设了分铺,被誉为当时港澳著名的“黄金巨子”。
邝明觉、邝伍臣等知名商人的旧居,现在也完好地保存在聚龙古村中,其中,聚龙村1号、13号、14号房屋是属于邝明觉的,这位清末民初广州的大富商,曾在太平南路购置了十多幢商业楼宇,其中就包括广州首间药房中美大药房。
游走于斯,静观这些百年前的建筑,整齐划一的青砖大屋,却融合了不少西方建筑元素如多层建筑、教堂式纵深屋顶等,这种别具西式风格的西关大屋格局,是中国传统建筑受历史时期影响的鲜明表达,那线条流畅、造型逼真的凤凰灰雕,凤头突于墙体外,似乎正尖声厉啸,迤逦的身姿,高昂的凤尾,欲飞冲天……
村里还有一处名为“合和缘聚”的婚庆馆,将广府地区的婚嫁习俗展示出来,很值得一看。旧时广府人家会在大婚前的一个月至两周时间“过大礼”,即由男女双方家长商洽妥婚事的一应条件,男方便依照议定送聘礼到女方家,包括龙凤礼饼、椰子、茶叶、芝麻、槟榔、鸡、鹅等,四式海味如鲍参翅肚等,还要放入莲子、百合、红豆、绿豆、核桃、花生、桂圆干、荔枝干等八京果,当然不能缺少了礼金,点收大礼的工作一定要由女家长辈代办。
婚庆馆的婚庆大厅是当时结婚拜堂的地方,新婚当天新娘的头发要由“好命佬”或“好命婆”帮着梳成发髻,以示嫁作人妇踏入人生不同阶段。梳头的同时,“好命佬”或“好命婆”还要一边说着押韵的吉祥句,如“一梳梳到尾,二梳白发齐眉,三梳儿孙满地,四梳梳到四条银笋尽标齐”这些,新婚的花轿、婚房、花床、昔日广府人家的梳妆盒等都可以在婚庆馆里看到……
如今,邝氏家族的许多后人多已移居海外,聚龙古村的日常依然是相对宁静与安然的,繁华闹市外,珠水清淌间,建筑门牌上附着的房屋主人的简介,似乎在历史与现实中交错了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