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紫千红灯景美近2万人围观连平大湖上

白癜风哪治得好 https://m-mip.39.net/pf/mipso_6703361.html
01:52

(连平大湖“上灯仪式”引万人围观

民俗闹新春,时长共1分52秒)

连平大湖“上灯仪式”

“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描绘的正是忠信花灯节。农历正月,是忠信地区传统的花灯节。正月初九一过,便是灯市,方圆十里的人都赶往忠信、大湖等城镇。一盏盏花灯争奇斗艳,多姿多彩的花灯吸引着无数的游人。一到晚上灯光交相辉映,穿着新衣、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人们,在灯的海洋里流动,热闹非凡。

村民何纯科家中添丁,更是全家出动,专程从惠州赶回大湖镇油村村何新屋,举行隆重的上灯仪式。“咚咚锵、咚咚锵……”随着锣鼓敲响,金色长龙腾空而起,两只憨态可掬的小狮子紧随其后,从门外迎来了精致的主灯。何纯科等灯主在花灯中系上葱、蒜、芋头等物品,祈愿新丁聪明伶俐、能说会算、多子多福。

巧手制花灯,展现非遗美

上灯仪式中使用的忠信花灯已有多年的历史,年5月,忠信花灯入选第一批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年5月,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忠信镇是忠信花灯的重要制作地,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制作花灯。其中,市级非遗项目传承人赖焕清制作的花灯更是远近闻名。

制作一盏花灯,前后至少需要三天时间。第一步,艺人需将竹须削成竹篾,扎成花灯骨架。削竹很讲究力度的恰当,一刀下去,竹条的头尾粗细要均匀,要打孔凿榫,保证整盏花灯不用一根钉子。技艺娴熟的老艺人扎的骨架,不用绳子固定,也不易散架。

花灯之美,既美在骨,也美在“皮”。花灯上各式各样、栩栩如生的纹饰也需要艺人精心刻画。最正宗的忠信花灯,往往采用传统的花纹图案,因此艺人大多用祖上的模板拓印出各种花纹图案,裁纸时,先按灯身、灯盖等部位的规格,裁剪成三角形、矩形、带状等,然后装订纸张进行剪刻。剪刻时,把装订好的成叠的纸放在垫板上,以握笔的方法握刀,用力要均匀。

经历裁竹、钳架、纸雕等工序,最后将条状花穗粘贴在花灯下部,给花灯“穿”上漂亮的红裙子,一个花灯才算制作完成。

非遗贺新生,花灯耀古村

“上灯!”一声吆喝后,宽约1.5米、高约2米的花灯缓缓吊到屋梁上,灯主何纯科热泪盈眶,心潮澎湃。“我出生时家人为我上灯,为我祈愿祝福。如今,我的孩子出生了,我又为他上灯祈愿,让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文化的传承。”何纯科说。

忠信花灯作为河源市一张响亮的文化名片,不仅是客家文化在河源的独特体现,更在客家人心目中绵延深厚的文化力量。沿袭余年的花灯,已成为一个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的民俗文化,流淌在每个客家人的心间。他们希望通过上灯,祈祷新生儿健康平安、全家人丁兴旺,祝祷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是一份虔诚的信仰,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上灯仪式当天,白墙黑瓦的何新屋处处挂上了红色灯笼,贴上了喜庆的对联,古老的围屋焕发勃勃生机。何新屋是省级古村落,属半圆形客家围龙屋,有多年的建筑历史,是连平县大湖老区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战斗旧址之一。近年来,连平县委、县政府对大湖镇油村村何新屋阻击战旧址进行了全面修缮,省委、省政府也划拨专项资金多万元重点对这座百年围龙屋进行了整体维修。如今,何新屋已是当地有名的红色旅游景点,前来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据介绍,共有近2万人涌入何新屋观看此次上灯仪式,热闹非凡。

民俗人气旺,文旅开新章

“狮子来了!”何新屋门口响起一阵热烈的欢呼,两只动作神态惟妙惟肖的小狮一会攀爬腾跃,一会跳转翻滚,身披金色“铠甲”的“巨龙”在热闹的鞭炮声中,踩着欢腾的鼓点,在龙珠的引导下,或上下翻飞,或首尾呼应,引得掌声阵阵。随后,客家山歌、客家童谣、打马灯、龙川杂技、手擎木偶戏、舞布龙、舞狮、客家锣鼓等表演,也无一不精彩。

距离何新屋不远处,连平客家娘酒、大湖柴火炕花生、大湖手打肉丸、大湖油果串、忠信萝卜爽、忠信黑蒜等非遗美食组成的非遗集市上人头攒动。“今天准备了上百个艾粄,现在不到11点就都卖光了!”艾粄摊位的老板笑得合不拢嘴,“我们有韭菜猪肉和芝麻花生两种口味,都好吃得很,游客们都很喜欢!”大湖手打肉丸、忠信萝卜爽等摊位上,老板们也一刻不停地忙碌着,为游客打包、结账。

到了晚上,余人组成的“火炬龙”在众人的欢呼中惊艳登场。从高处俯瞰,一条绵长威风、蜿蜒雄浑的火焰长龙盘踞在大湖镇上空,随着火炬龙一路前进,沿途的村民纷纷点燃门前的鞭炮,共同为新的一年祝祷、祈福。

“近来在网络上看到很多关于民俗、非遗文化的宣传,让我很感兴趣,”游客邱花花告诉记者,“一听说这边有国家级非遗项目,就从源城赶过来看了。”近年来,像邱花花一样,对民俗、非遗活动感兴趣的人越来越多,民俗、非遗活动也成为连平县大湖镇吸引游客的一大亮点。

除何新屋的吊灯习俗以外,大湖寨、白云楼、栗林花海都是河源相当有名的旅游景点,“接下来,我们将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采取政府主导、联合总社主体、社会资本参与的‘镇村企联建’乡村产业运营机制,把这些资源整合起来,努力建设A级景区镇,把大湖打造成为全域生态旅游的示范镇。”大湖镇党委书记黄秋跃说。

陈丹佳魏金锋

余佩

张浩森

陈楷进

张浩森胡青松余佩

南方日报地方新闻部

余佩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50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