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万两白银打造的藏书楼,却影藏在南浔水

南浔不仅崇尚财富,同样对于知识与文化十分推崇,这就是为什么南浔有九里三阁老,十里两尚书”之说。

在南浔古镇有一座享誉海内的私家藏书楼,它由南浔首富刘镛孙子刘承干于年所建,已历经近百年,整座藏书楼规模宏大,藏书丰富,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私家藏书楼之一,现在属于浙江图书馆的一个分支机构。

穿过园中小道,一座粉墙黛瓦的高大建筑呈现在眼前,在高高的门楼上撰有“嘉业藏书楼”五个大字,这五个字刘承干请书法家刘廷琛所题。

作为刘家的私家藏书楼,自然要了解这座藏书楼的建造者——刘承干,作为南浔“四象”的后人,刘承干却不善经商,只喜欢藏书、读书、印书,家庭的殷实让他可以放开手脚去购书,建书楼,当时在嘉业藏书楼建成的时候,刘承干便已经花费了白银12万两。

刘承干本是刘镛第二个儿子刘锦藻的长子,由于刘镛的长子刘安澜英年早逝,未留下后代,所以刘镛将刘承干过继到长房,刘承干幸运的继承了大伯的大笔遗产,也成为最后的当家人,虽然他并没有很好的守住那份家业。

南浔年的时候便通电了,当地的大户人家便从国外买进吊灯,在藏书楼里那些精美的吊灯都是当年主人从法国进口而来,今天看这些吊灯依然精美时尚。其实吊灯的运用也体现了刘承干对于书的热爱与保护,毕竟电灯的安全性远超过火烛。

在嘉业藏书楼里,还陈列了一些古书的雕刻版,这些雕刻版都是用上等的红梨木作材料,所以到现在还保存的相当完好。

作为一位成功的藏书家和刻书家,刘承干用20年的时间,30万两白银,收藏了16万册60万卷藏书,为我国的古藉保护做出重大贡献,像我国的边境线麦克马洪线的资料就是在他所收藏的书籍中找到的。由于刘承干不善经商,刘家于年开始家道中落,为了维持生计,他卖掉五万册书,正如他所说的那样“自我得之,自我失之”。

不同于很多“四象”后人移居海外,刘承干一直生活在国内,解放后,刘承干主动的将书楼捐献给了国家。

在嘉业藏书楼的正厅上悬挂着一块九龙金扁,它是由宣统皇帝溥仪赐于刘承干的,可惜的是上面没有时间的落款,因为赐这道扁的时候已经是民国三年,溥仪当然不想用民国年号,所以就没有留下时间,上面的“钦若嘉业”四个大字是由皇帝的老师陆润庠所题的,这也是嘉业藏书楼得名的由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38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