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对于人类来说非常重要,为了在黑夜中也能正常生活,自古以来人类都不懈钻研照明技术。从最初被动地依赖自然光,到发现火并制作火把等照明工具,再到后来使用油灯。蜡烛,一直到近代电灯的发明,都是人类一直进步的证明。从明火至电灯,本文将以两依藏博物馆藏品为例,探讨欧洲电灯发明前后灯具的变化。
电灯在十八世纪末发明,直到十九世纪中期才大规模生产。在此之前,人们是用蜡烛照明房间。蜡烛分为三种:蜂蜡、鲸蜡(抹香鲸鱼头的蜡)和牛脂蜡(动物脂肪制成的蜡)。富人使用蜂蜡和鲸蜡,虽然昂贵,但燃烧寿命更长;而一般人会使用牛脂灯心草蜡烛和牛脂蜡烛。这些牛脂蜡烛比较便宜,甚至能自制,缺点是熔化速度快,难闻的气味还会渗入家具织物中。
蜡烛制造商
制作:JanLuyken
年
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藏
蜡烛价格不斐,因此蜡烛的数量是财力的代表。举个例子,年,蒙塔古公爵夫人(-年)据説为了一个通霄聚会支付了英镑购买蜡烛;在年,纽卡斯尔公爵(-年)每月支付25英镑购买蜡烛来照亮他伦敦的房子,但当时女佣的平均年薪仅3英镑。
乔治二世和乔治三世烛台
制作:WilliamCripps
伦敦
-年
银镀金
高36.5公分
两依藏博物馆藏
既然有蜡烛,那当然少不了用来放置蜡烛的烛台。烛台大小与照亮范围成正比,较小的烛台用于狭小的环境,比如卧室、书房又或在非正式的小型聚会中做灯饰,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尺寸。上图制于十八世纪的烛台均饰以大量树叶和花卉图案,符合当时的洛可可运动风格。
摄政时期烛台
制作:PaulStorr为RundellBridgeRundell制作
伦敦
年
高公分
两依藏博物馆藏
大型烛台通常在较大的房间或者重要场合才会使用,通常会摆放在房间周围的餐具柜上。上图是其中一款本馆收藏的大型烛台,饰有兽爪和树叶,并以古典风格的三足底座作支撑,而棕榈树状的柱身向上延伸并支撑着十个灯座。外围有三位身穿传统苏格兰服的高地人,各有一只苏格兰猎鹿犬伏於脚下。底座上还有用英语和苏格兰盖尔语刻的一段文字:「致最尊敬的亨特利侯爵,戈登男爵……阿伯丁郡的中尉见证他们的真诚和尊重,年12月11日」。烛台是亨特利侯爵乔治·戈登(-年)与亚历山大·布洛迪(-年)的女儿伊丽莎白·布洛迪(-年)的结婚礼物。
波斯米亚吊灯
制作:MichaelJosefCocsell
布拉格
年
高公分
两依藏博物馆藏
吊灯尺寸巨大,因此只能安装在大型房间、舞厅、客厅等,并在特殊场合才点亮。本馆收藏的吊灯来自一座无名教堂,是放在教堂中央的圣所灯。教堂的灯火代表上帝,所以基本上全年不灭,唯独是在耶稣受难日才会熄灭,到了复活节当天才会再次点燃。吊灯内部层层重叠,饰以花环、垂帷,并在表面雕刻了圣沃尔普加(-或年)的事迹。圣沃尔普加出生于英国德文郡的贵族家庭,曾尝试向中欧异教徒传播基督信仰。这吊灯应该是为庆祝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六世(-年)于年布拉格的加冕礼而制。
十八世纪末,路灯及工作场所(如工厂)所使用的照明工具渐渐被燃气照明取代。这款照明很受中产阶级欢迎,并会在家中使用。但由于烟雾、墙壁变黑和有爆炸风险等因素,所以燃气照明并不能在卧室使用。直至年代,弧光路灯开始被采用,原理是由两根杆子之间的电流而产生强烈的光。但因光线温度能达到几千摄氏度,所以亦不适合在家使用。直到约瑟夫·斯旺(-年)在年代开始研发电灯泡,并在年代与托马斯·爱迪生(-年)取得了成功,电灯泡才终於面世。电灯照明很快在富裕的消费者中广泛流传,逐渐取代蜡烛、油灯和燃气灯。
维多利亚时代银镀金内填珐琅烛台
制作:ElkingtonCo
伦敦
年
银镀金和珐琅
高70公分
两依藏博物馆藏
上图的烛台曾经用于摆放蜡烛,但后来为了使用电灯而重新建模,在烛台上钻孔,方便电线穿过。这独特的烛台有镀金装饰及以内填珐琅制的藤蔓图案,底座上还有三个神话人像。烛台属于一套十三件银器中的其中一件,由ElkingtonCo公司制成,并于年的伦敦世界博览会展出。
在年,英国3%的家庭都用电灯照明,而到了年,这数字就已经升到66%。这种技术让大家的生活变得更加轻松,如今已很难想像没有电灯的生活。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本馆烛台及其历史,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