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红楼梦才知道,贾府的元宵节太精彩,而

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nxbdf/
说起元宵节,我们一般想到的是,看花灯,猜灯谜,一家人聚在一起喝酒聊天。可翻开红楼梦我们发现,元宵的习俗不仅限于此,我们可能对纯正的元宵习俗有误解。我们先来看一些至今仍然保留的习俗。1、赏花灯灯笼最早的时候并不是元宵节的一项活动,而只是用于夜晚照明,照亮前方的路。到了汉朝初年,在宫廷里,正月十五出现了点缀装饰的灯笼,也就是精美的宫灯。后来这种正月十五挂灯笼的习俗流传到了民间,成为一项元宵习俗。可是元宵挂的灯笼和现在相比是不同的,我们看看贾府挂的灯笼。两边大梁上挂着联三聚五玻璃芙蓉彩穗灯,每席前竖着倒垂荷叶一柄,柄上有彩烛插着。这荷叶乃是洋錾珐琅活信,可以扭转向外,将灯影逼住,照着看戏,分外真切。窗槅门户,一齐摘下,全挂彩穗各种宫灯。廊沿内外,及两边游廊罩棚,将羊角、玻璃、戳纱、料丝,或绣、或画、或绢、或纸诸灯挂满。联三聚五是三个一串、五个一串的大吊灯,这样的大吊灯是宫灯的水准,十分贵重奢华。而插着彩烛的荷叶灯,是当时西方的一种金属灯,可以插蜡烛烛台,荷叶可以旋转,创造出光影变幻的舞台效果。这样一个元宵,东方的华丽精致和西方的洋气完美地搭配到一起,营造出一派辉煌的气象。而花灯的材料也是各有不同,“戳纱”、“料丝”都是用作灯罩的材料,很透空,照明效果特别好。“戳纱”是一种有竖纹的纱,“料丝”是以玛瑙、紫石英等熔化后抽丝而成的一种透光材料。一次元宵节,可以说是赏遍各色花灯。当时的花灯,做工精致,不愧于“赏花灯”的“赏”字,而现在的元宵,各地也有花灯展,倒是传承了花灯的绘画艺术,可我们这些赏灯之人,却只是走马观花,没有来得及细细赏玩。2、猜灯谜猜灯谜的形式和现在基本上也差不多,但是当时贾府的灯谜是大家自己出的题。贾元春常年呆在宫中,很难见到自己的兄弟姐妹,便想了个法子,做了灯谜让弟弟妹妹们猜,还说猜完了以后,每一个人也做一个灯谜让她猜。通过猜灯谜这种游戏,不但可以同兄弟姐妹联络感情,也可顺便考考他们的才学。而现在我们随意网上一搜就制成灯谜,真正会做灯谜的人少之又少。当时猜灯谜完全不能百度,只能靠自己的真才实学才能猜对。3、吃元宵在吃上,免不了的佳肴就是元宵。这和现代似乎没有什么大不同。我们再来看看一些我们不知道的元宵习俗。元宵节的一些陈设大有讲究。这边贾母花厅之上共摆了十来席。每一席傍边设一几,几上设炉瓶三事,焚着御赐百合宫香。又有八寸来长、四五寸宽、二三寸高的点着山石、布满青苔的小盆景,俱是新鲜花卉。又有小洋漆茶盘,内放着旧窑茶杯并十锦小茶盄,里面泡着上等名茶。一色皆是紫檀透雕,嵌着大红纱透绣花卉并草字诗词的璎珞。这是书中描写元宵节习俗的画面,元宵节要焚香,插花,摆盆景,喝名茶,摆出各样的古玩。除了这些明面上的讲究,贾府还请了戏班子唱戏,有专门的人说书,祝雅兴。明清时期,各省官宦几乎家家都养戏班子,用来给自己解闷儿,而如此盛大的节日,更少不了戏班子唱戏。现在的我们也有戏班子,不过他们的表演大多在电视上才能看到,中央台有个戏曲频道,但是貌似年轻人很少看这些戏曲节目了,其他现代化的娱乐节目似乎更符合我们的胃口,传统戏曲似乎也离我们越来越远了。而当时贾府的活动也有击鼓传梅(即击鼓传花,鼓住时,花落在谁手里,就要认罚)等等。反观我们现在的元宵,虽然还保留着吃大餐,吃元宵,赏花灯等风俗,可是我们的活动多是形式上的,少了一分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传承。如果我们也会自制灯谜,欣赏不同花灯的魅力之处,陶醉于戏曲文化之中,这个元宵节会不会过得更有中国味儿?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83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